在網路上看到的,寫的很好唷!與大家一起分享鄧醫生所發表的電影影評。


作者介紹

鄧惠文

<學歷>
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

<經歷簡介>
現職精神科醫師,研究專長為女性心身醫學及醫學人文教育。除了臨床工作之外,於醫學院主授醫學心理學、醫學倫理及性別醫療等課程,從事與女性心理議題相關的寫作、演講與廣播,並帶領女性成長團體。


『色‧戒』小影評

中秋節看了李安的『色‧戒』,心情沉重複雜,結果月光晚會的BBQ只吃了一塊肉。坐在炭爐邊,久久無法驅走感傷。

演技、運鏡、佈景各方面,的確是無庸置疑的傑作。導演在某些環節選擇了與張愛玲原著不同的詮釋,兩者對於角色的心理都刻畫細膩,呈現人性幽微的無奈殘酷,令人幾度屏息。


「以美色擄獲目標的女特務在最後關頭動了情,放走男人」。媒體總是這樣介紹『色‧戒』的劇情。動情,放人,間諜電影裡很多,這沒甚麼。『色‧戒』蕩氣迴腸之處在於,女人如何動了情?男人如何動了情?甚麼樣的情?最重要的當然還是,甚麼樣的人性?

王佳芝放了易先生,兩人之間,放的是甚麼?留的又是甚麼?她原是一個單純的大學女生,母親過世了,父親住英國經商,說是經濟能力有限,他選擇只帶兒子一起生活,把佳芝留在香港,不久自己又再婚。意義上,佳芝是個被父親遺棄的女兒,世上已無可親的家人。

佳芝認識了學長鄺裕民,被他的個人丰采和愛國熱情吸引,答應參與戲劇演出,為抗日募款。一夥同學六人,建立了革命友誼,佳芝與裕民互有好感,醞釀著微妙的情意。裕民因哥哥死於抗戰,充滿殺敵報仇的悲憤,致力鼓動學生抗日,這次計畫在暑假暗殺汪精衛的特工頭目易先生。團體的無形壓力促使佳芝答應參與行動,扮演色誘易先生的麥太太。但這出於學生之手的暗殺計畫既陽春又天真,事情的發展逐漸超出可承擔的範圍,被拱出來擔當關鍵的佳芝變得無路可退。

當易先生上鉤,隨時可能邀約佳芝發展親密關係時,沒有性經驗的佳芝如果不破除處女之身,很難繼續以「麥太太」的身份取信於易,暗殺計畫也無法推進到下一階段。此時佳芝發現,其他五人早已在她背後謀定,要計畫繼續進行。開始覺得孤立的佳芝問:「哪一個?」然而,大家派出要為她進行性啟蒙的並不是鄺裕民(不是這位明知她有好感、甚至多少是為了他才投身計畫的英俊王子),而是一個嗜好嫖妓、相較下有點猥瑣的梁潤生。佳芝望著鄺裕民,但他避開眼光,待在陽台抽菸。

因為革命情誼,因為沒有其他的歸屬,因為對愛的失望,還是開不了口拒絕的自尊?總之,她做了。以為箭在弦上的時候,不料易家突然遷回上海,佳芝的努力變成一場空。電影在這裡安排大學生殺人滅口的戲劇化情節,鋪陳佳芝的崩潰與逃離。原著沒有這一段,但在張愛玲的描寫中,佳芝此際深感失衡、落空,六個學生的衝動行事在目標突然消失之後,暴露出原本勉強掩蓋的荒謬、彼此間的尷尬,以及無法抹煞的、自覺愚傻的難堪,其實這些已經足以解釋佳芝的離開。電影中強烈的殺人情節使她看起來像是受不了殺人場面才出走,反而淡化了內心遭受的複雜衝擊。之後,其他五人被正式的抗日組織吸收,三年後又找到寄居上海的王佳芝,說服她回籠完成未竟的暗殺計畫。這次是有資源、有經驗的,她不久就順利成為易先生的情婦。

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間的關係,在電影和小說中有相當不同的詮釋。電影塑造了易先生鮮明的個性,很有說服力地呈現一個特務頭子因為長期防衛、緊繃、孤獨的精神狀態,希冀激烈的、完全征服的性,才能得到片刻解放。如王佳芝說的:他每次都要使她流血、痛苦,彷彿如此才能證明那是真的。

原著並未將易先生描寫為如此悍硬,而是一個其貌不揚、額頭微禿的矮男人,自認中年還能有佳芝這樣的紅粉知遇,算是幸運。跟電影相比,他比較溫和,但行蹤神秘、謹慎的性格倒是一樣的。小說也未詳細描述他們的性。可以說,電影對於兩人如何以超越語言的方式建立一種深刻的情愫,賦予了比小說更為具體的脈絡。有人驚訝色戒在台灣上映時,竟能完整通過電檢的尺度,姑且不論是否因得獎的光環護衛,如果從詮釋男女主角關係的手法來說,這部電影裡的性愛有其存在的必要,那些片段不只在呈現裸體,而是有「戲」的,有意義在其中發展,如果去掉那些片段,等於去掉了兩人關係發展的一些交代。

在最後關頭,王佳芝誘使易先生陪她到珠寶店,並通知己方人員佈局刺殺。電影中是為了去取易先生送她的稀世粉紅鑽戒,小說中是佯稱要修理耳環。無論如何,一向防備的男人願意前往她安排的地方,是破例展現的信任。在小小的珠寶店閣樓,王佳芝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親近氛圍,鑽戒本身不重要,卻成為一種訊息的媒介─愛。

原著如此:「這個人是真愛我的。她突然想,心下轟然一聲,若有所失。」對孤獨的佳芝而言,殺了易,便是殺了世上唯一愛自己的人。其他的人都不是真心疼惜她。於是她讓他走。或許是非如此不可。然而,她並沒有立刻預期自己將因此而死。

小說中,走出珠寶店的王佳芝想著要到遠親家避風,她擔心的是因行動失敗而被己方組織懲治。直到三輪車被攔下,才領悟易先生已經下令逮捕她們。她淡淡地微笑,像是從容赴義,也像自嘲那一刻對愛的愚誠。至於易先生為甚麼能那麼狠心,幾小時內就下令處決一個對自己表現了真愛的女人,不予稍許寬貸,甚至連最後一面也不見?

電影最後男人噙淚的畫面,似乎不足以為心寒的女性觀眾解除驚異,步出電影院時,許多女生還不可置信地喃喃說著:難道他不能救她嗎?小說寫得就很清楚了:(老易想)「她臨終一定恨他。不過『無毒不丈夫』。不是這樣的男子漢,她也不會愛他」

「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,安慰他。雖然她恨他,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,只是有感情。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,虎與倀的關系,最終極的占有。她這才生是他的人,死是他的鬼。」於是,女人完成了她的愛,男人也完成了他的愛。只是女人死了,男人活著。

所以,色戒,誰是色,誰該戒呢?


作者 鄧惠文 2007/09/27 所發表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tsw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